二十四節氣之立夏
發布時間:
2023-05-06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交節時間在每年公歷5月05-07日。此時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東南方,太陽黃經達45°。歷書:“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漸升溫,雷雨增多。立夏是標示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時至立夏,萬物繁茂。
立夏表示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因此又稱“春盡日”。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節律不一。立夏時節,中國只有南嶺以南地區呈現“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的夏季景象;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有春天的氣息。
立夏這天,許多地方有吃“立夏飯”、吃蛋、秤人和嘗三新等習俗。
進入立夏時節,人們的新陳代謝加快,心腦血液供給不足,常使人煩躁不安,倦怠懶散。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補充營養物質,采取正確的養生保健方法。
歷史淵源
立夏,是夏季之始,所謂“立”即開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開始和到來。為了更準確地表述時序特點,古人又根據天氣和物候,將節氣分為“分”、“至”、“啟”、“閉”四組。“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稱“二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稱“二至”;“啟”是立春和立夏,“閉”則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稱“四立”,這些加起來共為“八節”。
夏,在《爾雅》中被稱呼為“長贏”;贏,取其“盈滿”“盈余”的意思。立夏是標示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關于立夏,元人吳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解釋為:“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里的“假”即“大”之意,是說春天的植物到這時已經長大了。立夏以后,正式進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顯增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夏季是許多農作物旺盛生長的最好季節,充足的光照和適宜的溫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給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條件。萬物繁茂,始于立夏。它是農耕文化對于節令的反映。
氣象變化
立夏節氣的氣候特點之一,是陣雨雷雨過程明顯增多。降水增多且強度增強,系冷暖空氣對峙以及近地面暖濕氣流上升產生的對流天氣等因素所致。立夏是標示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若按中國現代氣候學( 候平均氣溫 )的劃分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立夏節氣前,中國春的范圍達到鼎盛,除了海南、廣東、廣西、江西中南部、湖南南部、福建等地是夏季,其余大部分地區仍是春季。到了立夏,象征著夏季開始,蟄伏已久的夏開始大舉向北推進,抵達華北。
立夏以后,正式進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顯增多。夏季是許多農作物旺盛生長的最好季節,充足的光照和適宜的溫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給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條件。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南方地區普遍高溫潮濕多雨,秦嶺-淮河是南方多雨和北方少雨之間的過渡地區,從秦嶺、淮河附近向北,降雨量急劇減少。時至立夏,萬物繁茂。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節律不一。“立夏”前后,中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可能進入夏季,而其余大部分地區還處在春季,在東北和西北的一些地區,這時候甚至才剛剛進入春季。
進入立夏節氣以后,在長江中下游和華南地區,5月中旬的雨量迅速增大,而此時的華南地區,也進入了前汛期的盛期,此時的暴雨往往具有時間上的連續性、地域上的廣闊性和強度上的猛烈性特點,在兩廣的珠江水系和福建的閩江水系 , 年最高水位往往出現在這一時段,民間有"立夏、小滿,江滿、河滿"的說法。立夏時節,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這時華北、西北等地氣溫雖然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風,蒸發比較強烈,天氣十分干燥。
農事活動
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 早稻 插秧的季節。“能插滿月秧,不 薅 滿月草”,這時氣溫仍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強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蟲,促進早發。中稻播種要抓緊掃尾。茶樹這時春梢發育最快,稍一疏忽,茶葉就要老化,正所謂“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輟”,要集中全力,分批突擊采制。華北、西北等地大氣干燥和土壤干旱常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尤其是小麥灌漿乳熟前后的干熱風更是導致減產的重要災害性天氣,適時灌水是抗旱防災的關鍵措施 。
立夏時節,萬物繁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后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
立夏時節主要防治番茄早疫病、灰霉病、葉霉病等,黃瓜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等,茄子褐紋病、綿疫病,豇豆銹病、根腐病等。害蟲主要有小地老虎、蚜蟲、菜青蟲、跳甲、潛葉蠅等。
相關新聞
在潛江如何大批量生產大量元素水溶肥呢?大量元素水溶肥是很多農戶、種植戶朋友們經常使用到的一種水溶肥料,對于農作物來說,充足的陽光,空氣和水分是確保健康生長的基本條件,植物通過根系從土壤中獲得養份健康生長。 但實際上土地由于長年耕種,缺失養分的情況屢見不鮮,到了如今施肥成為了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大量元素水溶肥成為了很多農戶、種植戶的選擇。 大量元素水溶肥營養全面,價格也不貴,使用方式更是多樣,可以直接隨水沖施,也可以滴灌施肥,葉面施肥,大量的節省了人力和時間的成本。 大量元素水溶肥有固體粉劑的也有液體形態的,生產原料和步驟有一些不同,但都是通過水溶肥生產線來完成配料、混合、包裝、碼垛的加工流程。 大量元素水溶肥的原料中含有尿素,需要經過粉碎才能與其他原料繼續混合,經過自動配料系統對每種原料的稱重配比后投入混合機均勻混合,完成后得到成品。 液體的大量元素水溶肥產品同樣需要粉碎、配料和混合,只不過混合階段不是在混合機內這么簡單,而是需要在加熱反應釜中進行,固體的原料要在原液中加熱攪拌溶解,還需要加入乳化劑,過濾后得到產成品。 最后是通過粉劑包裝機或者是液體灌裝機進行獨立包裝,包裝完畢的產品通過自動碼垛機裝箱打包等待運輸,一整套的生產流程就結束了。
歸欣甲噴施水稻的作用: 促進根系發育,提高抗倒能力80%左右。 驅蟲抗病,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快速分蘗,解決水稻僵苗、稀植問題。 提高光合效率20—30%,促進營養物質向稻穗轉移,為了驗證中量元素肥料對雜交中稻的降鎘增產增效作用,選擇葉面阻控劑"歸欣甲"水劑作為降鎘肥料,在常規施肥的基礎上,分別在水稻分蘗末期和灌漿期葉面噴施"歸欣甲"水劑(T1和T2處理用量分別為4500和3000 mL/hm2),以不噴施葉面阻控劑和清水作為對照處理進行雜交中稻大田試驗.結果表明:T1和T2處理的稻米鎘含量分別為0.146和0.162 mg/kg,低于國家限量標準(0.2 mg/kg),分別比CK降低0.189和0.173 mg/kg,降幅達56.42%和51.64%,差異極顯著;雜交中稻的株高、有效穗、每穗實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略有增加;T1和T2處理的稻谷產量分別為7920和7800 kg/hm2,分別比CK增產6.88%和5.26%,差異極顯著;經濟效益分別比CK增加1092和858元/kg.這說明施用葉面阻控劑"歸欣甲"水劑對雜交中稻稻米的降鎘及增產增收效果顯著,建議在中低度鎘污染農田大面積推廣應用.